航空发动机是涉及多学科、集成诸多尖端技术的复杂系统,被称为飞机的心脏,也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在国防安全、国家能源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它的研制水平是国家科技实力、工业基础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学习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探索航空发动机工作奥秘,投身国家航空航天事业,最能体现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崇高理想和使命担当。
一、基本情况
我校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成立于2015年,是航空宇航学院的主干专业之一。目前,飞行器动力工程是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自治区一流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专业和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目前拥有9名专业教师,其中,副教授1名、高级工程师2名,讲师5名,助教1名,绝大部分教师毕业于西工大、北航、南航、厦门大学等院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中博士3名、在读博士2名、硕士4名,具有飞机设计研究所、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飞机大修厂、航天制造单位等工作经历的“双师双能型”教师6名。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拥有较为完备的实验条件和实训设施,购置了教学用飞机3架、涡轮风扇发动机1台、涡轮喷气发动机2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2台、活塞发动机4台等大型实物设备。建有飞机维护实训、发动机维护实训场所和喷气发动机原理实验台、活塞发动机试车台,实验实训场所面积约1200平方米,仪器设备资产总价值约900万元。
同时,学校与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贵州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机场管理集团、桂林航空等大型航空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设有教学实习实训基地,为本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适应地方经济和航空航天事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航天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能运用飞行器动力装置的结构、原理、控制等专业知识解决本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在航空、航天、交通、能源等部门从事飞行器动力装置及其他热动力机械的设计、研发、生产、实验、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成为一线工程师或具有与之相当的职业成就。
学生毕业后经过五年左右的实际工作,达到以下目标:
1.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和创新精神,能够履行工程师责任,合理评价工程实践活动对健康、安全、文化、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 系统掌握飞行器动力装置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航空动力制造、维修、测试等相关领域具备问题分析、设计开发、生产调试、产品检验和运行管理等能力。
3.在航空动力制造、维修、测试等相关领域具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沟通、协调、交流与管理等能力,能在团队协作中发挥骨干作用。
4.能够通过再学习拓展自己的新知识、提升新能力,适应不同岗位、不同环境的工作要求。
三、主干课程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主要学习飞机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维护保障和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活塞式发动机等飞行器动力系统的原理、结构、传热、制造、维护测试等方面的知识。
主干理论课程包括: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压气机原理及应用、气体动力学及飞行原理、飞机的结构与系统、航空发动机原理、航空发动机结构、航空发动机控制、活塞式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动力工程测试技术、飞机维护技术基础、航空发动机维修及测试工艺技术、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干实践环节包括:工程训练、生产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动力机械三维CAD实训、航空发动机课程设计、飞机维护基础实训、航空发动机维护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四、就业方向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每年约有10%的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在就业方面,毕业生能够在航空、航天、交通、能源等单位从事飞行器动力装置及其他动力机械的设计、研发、生产、实验、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就业地点主要集中在广西区内以及周边的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云贵川地区,成为推动国家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保障空天安全的重要力量。除了航空航天企业外,也有部分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在专业相关的机械设计制造企业、交通行业、电力企业和能源企业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航空报国,动力先行;相遇桂航,筑梦蓝天。随着国家航空航天产业的蓬勃发展和低空经济的兴起,本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热忱欢迎有志于投身祖国航空动力事业的莘莘学子报考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在努力学习、奋力拼搏中实现航空报国的崇高理想!



学生实验
(点击下方图标直达学院官网,了解更多信息)
